熱線:023-89119533
91ymu.com
91ymu.com

中醫(yī)臨床:從6個方劑中體會“陰中求陽,陽中求陰”的奧秘!

宣傳標語.jpg

如何在臨床上靈活運用“陰中求陽,陽中求陰”?是否發(fā)現(xiàn)有時相同的藥方,劑量變化一下,治病就不同了?

“陰中求陽,陽中求陰”這句話,是張景岳先生在“新方八陣”的“補陣”中提出的。

原話為:“善補陽者,必于陰中求陽,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;善補陰者,必于陽中求陰,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。”這是陰陽學說指導臨床治療的良好例子。

具體些說,這是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“用陽和陰,用陰和陽”,“陽病治陰,陰病治陽”,“因其衰而彰之”,“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,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”等治則的變化運用和進一步發(fā)揮。

補法是治病八法中的一個大法。補陰法、補陽法又是補法中的重要方法,它比補氣法、補血法更為深入,更為復雜,運用起來更為困難,但氣血陰陽、陰陽氣血是密不可分的。

所以張景岳說:“氣虛者,宜補其上,人參、黃芪之屬是也;精虛者,宜補其下,熟地、枸杞之屬是也;陽虛者,宜補而兼緩,桂、附、干姜之屬是也;陰虛者,宜補而兼清,門冬、芍藥、生地之屬是也,此陰陽之治辨也。

其有氣因精而虛者,自當補精以化氣;精因氣而虛者,自當補氣以生精。又有陽失陰而離者,不補陰何以救散亡之氣;水失火而敗者,不補火何以甦垂寂之陰。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?!?/p>

又說“以精氣分陰陽,則陰陽不可離;以寒熱分陰陽,則陰陽不可混。此陰陽邪正之離合也。”

這些理論看起來好像難以捉摸,實際是中醫(yī)觀察疾病變化的客觀規(guī)律,用現(xiàn)代話說,就是具體矛盾具體解決,中醫(yī)治病必須按客觀規(guī)律辦事,不能差半分毫厘。

下面就補陰補陽之法,常用于虛勞、癆瘵等病,舉數(shù)方分析如下。

1、小建中湯

出自《金匱要略·血痹虛勞病》篇,治療“虛勞里急,悸、衄、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酸痛、手足煩熱、咽干口燥”。方藥組成有: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炙甘草、大棗、飴糖。

本方重在補陽,但體現(xiàn)了陰中求陽,陽中求陰。

桂枝、白芍一陰一陽,調(diào)和營衛(wèi);甘草、飴糖一陰一陽,補和營衛(wèi);生姜、大棗一陰一陽,宣和營衛(wèi)。這些藥互相生化制約,酸甘合化生陰,辛甘合化生陽。

又本方既符合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“陰陽俱不足,補陽則陰竭,瀉陰則陽脫,如是者,可將以甘藥”之旨,又合乎“勞者溫之”之治則。

2、八味腎氣丸

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原文是:“虛勞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者,八味地黃丸主之”。方藥組成是:熟地240克,丹皮90克,山萸120克,澤瀉90克,山藥120克,茯苓90克,附子30克,肉桂30克(原方熟地為生地,肉桂為桂枝,后世均改為今方)。

這八味藥,非常清楚地體現(xiàn)了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的精神。本方是補陽之劑,但是在大量補陰的基礎上來補陽。熟地是大量的,但是,是為了用附子,是陰中求陽。

方中都是一對一對的,都是一補一瀉,一溫一涼,一走一守。山萸補,澤瀉瀉;熟地溫則丹皮涼;山藥健脾,茯苓利濕;附子走而不守,肉桂守而不走……都互相制約,這就是陰陽學說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說明了陰陽互根,陰陽相助,陰中求陽的道理。

例如油燈的油將盡時,一下加許多油,可使燈火淹滅,這時如一邊加少量油,一邊撥長燈捻,既添油又撥燈,燈就越來越亮。這就可幫助理解八味丸于陰中求陽的道理。

3、薯蕷丸

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原文是:“治虛勞諸不足,風氣百疾?!?/p>

方中用了大量山藥,其他藥味尚有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生地、麥冬、阿膠、干姜、大棗、桔梗、杏仁、桂枝、防風、神曲、柴胡、白蘞、豆黃卷。

本方中的甘草用量僅次于薯蕷,體現(xiàn)了“將以甘藥”的精神,抓了后天之本,化生氣血之源。

先天之本是精氣之源,故方中有生地、阿膠。抓后天補先天,以后天來育養(yǎng)先天,山藥本來是靜藥、陰藥,得人參、甘草、桂枝等陽藥之氣味而能補氣血,所謂“陰得陽升則泉源不竭”。

總之,陰是基礎,基礎固才能發(fā)展陽氣。

4、大補元煎

這是張景岳補陣中的第一個方劑,治男婦氣血大壞、精神失守等。

方中特別說明人參必要時用至2~3兩,熟地必要時可用至幾兩。方中尚有山藥、杜仲、當歸、山萸、枸杞、炙甘草。

此方也是氣中有血、血中有氣,也即陽中有陰、陰中有陽,能體現(xiàn)“陰中求陽、陽中求陰”的原則。

5、右歸丸

這也是張景岳的方劑,治元陽不足。方劑組成為:大熟地、山藥、山萸、枸杞、鹿角膠、菟絲子、杜仲、當歸、肉桂、制附片。

方劑特點是,用大量的熟地,中量的當歸,其余是一般量。

本方旨在補陽,治元陽不足,故而用了附子、肉桂,但又用了大量的滋陰藥,體現(xiàn)了他自己提出的“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”的觀點。

6、左歸丸

亦是張景岳的方劑,治真陰、腎水不足。方劑組成:大熟地、山藥、枸杞、山萸、川牛膝、菟絲子、鹿角膠、龜板膠。

本方特點是:補腎用了大量熟地,滋陰用了龜板膠。鹿角是補陽的,但做成膠,又有益陰的作用。鹿角膠是為了鼓動龜板膠更好地生陰而設。

故本方偏于治真陰、腎水不足。

熟地、龜板膠、菟絲子、山萸肉補陰填精;山藥補脾生精,張錫純認為,“山藥色白入肺,味甜入脾,有黏汁入腎”,配以熟地、山萸肉入腎,用牛膝引藥下行而補腎陰。

在大量補腎陰藥中,又配鹿角膠、枸杞等溫性藥,方中的溫性藥、陽性藥有升發(fā)的意思,這樣才能達到“陰得陽升則泉源不竭”的目的。

張景岳的左歸丸、右歸丸,就體現(xiàn)了他自己提出的“善補陽者,必于陰中求陽;善補陰者,必于陽中求陰”的觀點。這一觀點給后世以很大影響。

7、病例舉隅

陰中求陽,陽中求陰的治療原則,在臨床的治驗案例中,更可具體體會。

如楊××,男,47歲,胃手術后由于輸血漿而發(fā)生過敏性休克,用西藥搶救已7天,但血壓仍不能維持,須用大量升壓藥來維持,每500毫升液體中需加入10支多巴胺、2支阿拉明,滴速25滴/分,才能維持90~100/60~70毫米汞柱。白細胞很高(66900/毫米3)。

病人惡寒喜暖,身蓋棉被仍覺發(fā)冷,目喜閉,口渴思熱飲,無汗,口唇、舌上滿布皰疹,頰內(nèi)及上腭均有發(fā)白口瘡,舌苔白厚少津,脈弱而遲緩。

辨證:病入少陰,心腎兩虛,虛火上炎。

治法:溫腎助陽,引火歸源,佐清心熱。

處方: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。

生麻黃5克,制附子3克,細辛3克,紫肉桂3克,生、熟地各10克,連翹10克,川黃連6克,桑螵蛸10克,西洋參10克,覆盆子10克,生白芍10克,木通6克

方中附子壯少陰之陽、溫少陰之經(jīng),麻黃溫通太陽之經(jīng),使少陰寒邪從太陽外出。細辛辛而能潤,斡旋于附、麻之間。此三味是主藥,溫經(jīng)而使陽回,邪外出而真陽不損。

桑螵蛸、覆盆子補腎縮尿、攝固膀胱以保津液。生熟地復腎陰而達“陰中求陽”之效。西洋參扶正氣、生津液、除煩渴、降虛火。紫肉桂補腎陽,守而不走,引火歸源,治口舌生瘡之本。此六味為輔藥。

生白芍酸斂益陰,助熟地生精復陰,柔肝以防肝之動。川黃連、連翹清心解毒,治口舌生瘡之標。此三味為佐藥。

木通導心熱下行而不傷陰(配生地),治口舌生瘡之標邪。

患者服1劑,升壓藥即減少一半;服3劑后用很少升壓藥,每1000毫升液體中僅用2支多巴胺、2支阿拉明,滴速15滴/分; 6劑后病痊愈。

此治驗案例,也體現(xiàn)了“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”的精神。

我們學中醫(yī)分析處方,要著重于內(nèi)在的聯(lián)系、組織。藥方的差別,療效的好壞,辦法的多少,就在于運用中醫(yī)理論是否熟練。

陽中求陰,陰中求陽,是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陰陽學說和治則的具體運用,是補法中補陰、補陽法的深入與發(fā)展。

張景岳對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是有功之臣,應學習他的精神,在繼承發(fā)揚祖國醫(yī)學的工作中做出貢獻。

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來自網(wǎng)絡,若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立即刪除!所有的觀點由網(wǎng)友個人想法,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場,感謝大家支持!

重慶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
YMU教育


重慶YMU教育_醫(yī)學繼續(xù)教育學分卡


重慶YMU教育_小學初中高中教育課后輔導


m.kawsbarofficials.com


www.ymujiaoyu.com


YMU教育(m.kawsbarofficials.com),全國熱線電話:023-89119533;提供醫(yī)學繼續(xù)教育學分卡、中小學課后輔導服務、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護士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等咨詢服務;

YMU微課底部.JPG

   聯(lián)系我們:
  1.客服熱線:023-89119533
  2.客服微信:微信號: jijiaofen (繼教分),添加好友


 
  重慶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          注冊商標:繼培網(wǎng)     網(wǎng)站:www.jipei.cc
  熱線:023-89119533           QQ:2185522855     微信:jijiaofen(繼教分)




繼培網(wǎng)重慶:重慶市江北區(qū)大石壩街道紅盛路37號2幢4-2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進東原D7小區(qū)大門左手邊第二棟)

已購訂單查詢(1)
您沒有登錄,不能提交,請先登錄
提交后請在“會員中心-我的表單”查詢反饋結果!
繼培網(wǎng):www.jipei.cc
統(tǒng)一客服:023-89119533
姓名
*
身份證號碼
*
手機號碼
*
訂單號(轉賬、紅包等無訂單號填寫“無”)
*
驗證碼
 換一張
*
提交